滦阳道中杂兴

晨出建德门,暮宿居庸关。风鸣何萧萧,月出何团团。

短辕驻空野,悲笳生夕寒。我本吴越人,二年客幽燕。

幽燕非我乡,而复适乌桓。前登桑乾岭,西望太行山。

太行何盘盘,欲往愁险艰。寓形天壤内,忽如水上船。

昨日东海隅,今夕西江边。役役何所求,吾将返林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江南游子在北方边塞的旅途感受,充满了漂泊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开头四句用简单的时间顺序(晨出暮宿)和声音画面(风声、月影)勾勒出长途跋涉的场景。"短辕驻空野"这句特别形象,马车停在空旷的荒野,配合着傍晚凄凉的号角声,整个画面透着一股寒意。

中间部分点明身份矛盾:一个江南人(吴越)在北方(幽燕)客居两年,现在又要去更远的边塞(乌桓)。当他站在桑乾岭上遥望太行山时,被山脉的险峻阻挡,这种地理障碍其实暗喻着他人生路上的困境。

最后六句是全诗最打动人的部分。诗人用"水上船"比喻人生漂泊无定,昨天还在东海边,今晚就到了西江畔,这种时空快速切换的写法特别能表现游子的无常感。最后两句是疲惫后的顿悟:这样奔波到底为了什么?不如回归田园生活。这种从迷茫到醒悟的心理转变,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朴实的旅途见闻(马车、号角、山岭),把每个在外打拼的人都会经历的孤独感和乡愁写得真切动人。特别是最后"返林泉"的愿望,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社会里,依然能让人会心一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