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效鲍明远十首 其五

对箸不能餐,对酒不能饮。
丈夫生世复几时,安得虚名长泯泯。
低首芸窗事昔贤,报书东阁三年寝。
不能奔走效时人,底事青云虚荐引。
朝游已有方,夕还父母旁。
愿将儿膝下,看妇事糟糠。
自知甘寂寞,何用借辉光。
古今贤圣皆如此,我辈宁能独苦伤。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有骨气的读书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内心独白,核心思想是"宁可清贫自守,也不愿随波逐流"。

开头四句特别扎心:拿着筷子吃不下饭,端着酒杯喝不下酒——这是用具体动作表现内心苦闷。大丈夫活在世上能有多少时光?难道要为了虚名委屈自己吗?这里道出了知识分子的普遍困境:要尊严还是要功名?

中间六句是现实写照:像古代贤人那样埋头读书,结果投出去的求职信三年都没回音。不愿意像其他人那样到处巴结权贵,可为什么还是得不到提拔?这几句把古代"怀才不遇"的尴尬说得特别真实,就像现在有人坚持原则不肯走后门,结果总是升不上去。

最后八句是人生选择:白天出门谋生,晚上回家陪父母。宁愿守着妻儿过清贫日子,甘于平淡生活也不需要靠别人提携。诗人想通了:从古至今真正的贤者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何必独自伤心?这种选择看似消极,实则是看透世事后主动选择的精神超脱。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宁可...也不..."的倔强气质,把古代读书人的骨气写得特别接地气。就像现代人常说"大不了回家种地",这种带着无奈又保持尊严的态度,让这首诗历经千年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