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六首 其六

疏散遂吾性,栖山更无机。
寥寥高松下,独有闲云归。
精意不可道,冥然还掩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追求自由、远离世俗的隐士生活。诗人用简单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向往闲适、与世无争的心境。

前两句"疏散遂吾性,栖山更无机"直接点明主题:诗人按照自己的本性过着闲散的生活,住在深山里彻底摆脱了世俗的算计。"无机"在这里指没有心机、不耍手段。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隐居生活:在高大的松树下,只有悠闲的云朵相伴归来。这种生活带来的精神感悟难以言说,诗人最终选择默默关上柴门。这里"精意不可道"说明隐居带来的心灵体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自然流畅,没有刻意雕琢。诗人通过"疏散"、"闲云"、"掩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氛围。特别是"寥寥高松下,独有闲云归"这两句,画面感极强,让读者仿佛看到一位隐士独坐松树下,静静观赏云卷云舒的场景。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真实地表达了人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社会忙碌的生活中,这种返璞归真的意境尤其能引起共鸣。诗人没有说教,只是平静地描述自己的选择和生活状态,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