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没问题,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您理解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这是一首赞美和平、表达喜悦心情的诗。诗中描绘了经过战乱后,人们终于迎来了和平的景象。接下来我逐句为您解析:
1. “淮上州州尽灭烽”:这一句描绘了战争结束的场景。“淮上州州”指的是淮河地区的各个州郡,“尽灭烽”意味着烽火已经熄灭,战争已经结束。这里用了“灭烽”这个词,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结束带来的喜悦和安心。
2.“今年方喜得和戎”:这一句进一步描述了战争的结束。“今年方喜”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到来的喜悦之情,“和戎”则是指与戎族(可能是其他民族或者敌对势力)达成和解,实现了和平。
后两句诗开始转向对和平带来的美好景象的描绘:
3.“问谁整顿乾坤了”:这一句是在询问是谁带来了这样的和平景象。“整顿乾坤”意味着改变了整个局面,让混乱的世界变得有序和平静。这里的语气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之情。
4.“学语儿童道相公”:这一句描绘了儿童在谈论和平带来的新景象的情景。“学语儿童”指的是正在学习说话的孩子,“道相公”则是他们在讨论时提到的人,这个人可能是带来和平的英雄或者领导者。这里通过儿童的视角,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的热爱和对带来和平的人的尊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结束、和平到来的喜悦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热爱和对带来和平的人的感激之情。同时,诗中的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普通民众对和平的期待和喜悦。
曾惇
曾惇,字谹父,南丰(今属江西)人。纡子。高宗绍兴三年(一一三三)官太府寺丞,十二年知黄州(《能改斋漫录》卷一一),十四年知台州,十八年知镇江府,二十六年知光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一五一、一五八)。曾惇诗,据《能改斋漫录》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