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妃袝庙挽二首

天子徽柔德,神资鞠育仁。
来归声子室,去锡大任身。
白日佳城启,黄麾法杖新。
行观升袝l礼,箫鼓凤台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品德高尚的妃子去世后,人们为她举行隆重葬礼的情景。

前四句写妃子的美德:她像天子一样温和有德,像神明一样慈爱仁厚。她生前在宫中过着贤淑的生活("声子室"指后宫),死后获得了崇高的尊荣("大任身"指重要身份)。

中间两句写葬礼场面:在明亮的阳光下,陵墓大门缓缓打开("佳城"指陵墓);仪仗队手持黄色旗帜和仪杖,庄严肃穆。

最后两句写升袝仪式:人们将见证妃子灵位被迎入宗庙的礼仪("升袝礼"),在春天的凤凰台上,箫鼓齐鸣,既是对逝者的送别,也暗含对新生与轮回的期盼。

全诗通过"徽柔""鞠育"等词突出妃子的仁德,用"黄麾""箫鼓"等仪仗乐器渲染庄严氛围,最后以"凤台春"的明媚景象冲淡哀伤,形成哀而不伤的意境。既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也体现了对生命循环的达观态度。

陈襄

(1017—1080)宋福州候官人,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友称“四先生”,倡理学。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杭州。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尝荐司马光、苏轼等三十三人。有《古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