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公执同避难来叶家湾,久未能归,忽承赠句,以工诗好游见推,次韵和二律,藉抒所感 其二
忽忽光阴秋意浓,径思拄杖上遥峰。
婆娑白发愁中舞,峻极黄山梦里踪。
奉恨新诗皆老泪,多情岭瀑与岩松(龙潭瀑、椒子岩古松,近游胜境。)。
好游已觉乾坤窄,呼酒难浇愤慨胸。
婆娑白发愁中舞,峻极黄山梦里踪。
奉恨新诗皆老泪,多情岭瀑与岩松(龙潭瀑、椒子岩古松,近游胜境。)。
好游已觉乾坤窄,呼酒难浇愤慨胸。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战乱中避难到叶家湾,长期无法回家,突然收到朋友赠诗后的感慨。
第一句"忽忽光阴秋意浓"用秋天象征人生暮年,感叹时间飞逝。想拄着拐杖去远山走走,既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也暗示自己年迈体衰。
中间四句形成鲜明对比:现实中是白发苍苍、愁绪满怀,只能在梦里重游黄山;朋友的新诗勾起伤心往事,但记忆中的瀑布和古松依然美好。这种虚实交织的写法,既表现了现实的困顿,又保留着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最后两句是情感爆发:原本热爱游山玩水的人,现在却觉得天地狭小无处可去,连借酒消愁都难以平息胸中愤懑。这种强烈的反差,生动展现了乱世中知识分子的苦闷与无奈。
全诗通过"秋意-白发-老泪-窄乾坤"的意象链条,层层递进地表达了战乱年代一个老人漂泊异乡的孤独与悲愤,但字里行间仍保持着对自然山水的深情,这种复杂情感的交织正是诗歌最打动人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