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雨后访寺的清新画面,充满自然生机与禅意。
前两句写景:细雨夹着斜风飘进起伏的山峦,湿漉漉的云团堆积处,忽然露出东关的轮廓。这里用"乱山"表现山势的错落有致,"湿云堆"生动描绘出雨后云雾缭绕的景象,而"见东关"三个字像镜头突然聚焦,让朦胧的画面有了清晰的落点。
后两句叙事:诗人拄着竹杖来寻访山林间的佛寺,忽然听见几声杜鹃啼叫,这才意识到春天已经悄然归来。"一筇"这个细节既点明诗人是拄杖独行,又暗示着从容的步履;杜鹃的叫声作为春天的标志性声音,在寂静山林中格外清脆,用声音点破了"春又还"的主题。
全诗妙在动静结合——斜风细雨是动的,湿云乱山是静的;访寺的脚步是动的,突然的鸟鸣又打破宁静。诗人没有直接写寺庙的样子,却通过沿途景物的变化和声音的提示,让读者自己想象出深山藏古寺的意境。最后用杜鹃声收尾,余韵悠长,仿佛那几声鸟鸣还在山间回荡。
阮阅
阮阅(约公元1126年前后在世)字闳休,自号散翁亦称松菊道人,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