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汤阴城外十里,丝杨夹堤互引,额以柳廊名极竛隽,词以纪之

淇水潺湲,爵台馺遝,中原泼火年光。渐汤阴城下,陈迹荒凉。

一带丝杨蘸马,晴漪皱、宛转长廊。萦人处,轻阴轻暝,窨就鹅黄。

思量。添些蝉韵,便一襟秋思,那让吾乡。记离离水驿,小小虫娘。

白苧新裁春雪,凭肩处、柳外贪凉。中年也,情随飞絮,一样微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汤阴城外柳廊漫步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中年人对往事的追忆和人生感慨。

上阕写景: 开篇用"淇水潺湲"描绘流水声,用"爵台馺遝"形容楼台众多,展现中原地区特有的风光。"泼火年光"比喻阳光炽烈如泼洒的火光。随后描写汤阴城下的荒凉景象,重点刻画了柳廊的特色:杨柳如丝,倒映水中,像蘸水的马鬃;阳光下的水波如长廊般蜿蜒。用"鹅黄"形容新柳的嫩色,生动传神。

下阕抒情: 由蝉鸣引发秋思,联想到故乡。回忆中浮现水边驿站和美丽的歌女("虫娘"),她们穿着雪白的新衣("白苧新裁春雪"),在柳荫下乘凉的画面。最后以中年人特有的感慨作结:情感如飘飞的柳絮般朦胧难捉摸,暗示对逝去青春的怅惘。

全词特色: 1. 善用比喻:将阳光比作"泼火",柳条比作"蘸马",新柳比作"鹅黄",都很新颖 2. 色彩鲜明:鹅黄、白苧、晴漪等词语构成清新画面 3. 情感递进:从眼前景到故乡情,再到人生感悟,层层深入 4. 中年心境:结尾的"微茫"之感特别能引发中年人共鸣

这首词通过优美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人生感悟,展现了传统文人在面对时光流逝时的典型心境,既有对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往事的怀念,更有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