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泉院

万山岚霭簇洋城,数处禅斋尽有名。古柏八株堆翠色,
灵泉一派逗寒声。暂游颇爱闲滋味,久住翻嫌俗性情。
珍重支公每相勉,我于儒行也修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幽静的寺院(醴泉院)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色,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短暂清修生活的喜爱,以及对长期隐居的矛盾心理。

前四句写景:群山被雾气环绕,簇拥着这座寺院,几处禅房都很有名气。寺院里有八株古老的柏树,枝叶茂密青翠,还有一股清冽的泉水流动着,发出冷冷的水声。这些描写让人感受到寺院的清幽与灵秀。

后四句抒情:作者说自己短暂游玩时很喜欢这里的闲适氛围,但想到长期居住又觉得会变得不合世俗。寺院里的高僧(支公)常常勉励他,而作者表示自己虽然身在佛门清修之地,但本质上还是在践行儒家的修身之道。

全诗展现了文人常见的矛盾心理:既向往远离尘嚣的清净,又放不下世俗的牵挂。最后两句特别有意思,说明作者把佛寺当作暂时的心灵栖息地,但骨子里还是传统儒生的思维方式。这种亦儒亦佛、半隐半俗的状态,正是古代很多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

和凝

和凝(898-955年),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五年 (94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鲁国公。后周时,赠侍中。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两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订两卷,合成四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