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令人向往的仙境景象,让人感受到虎丘的独特魅力。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虎丘的美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 开头的仙境描写:“蓬岛奇峰水四环,何年涌出向人间。”这里的“蓬岛”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整个虎丘如同这仙境一般,四周环绕着清幽的水景。诗人用这样的描述,表达了虎丘犹如仙境的独特美景,仿佛它是从仙境中浮现到人间的一处奇景。
2.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清池不测通沧海,宝玉长存润碧山。”“清池不测”形容虎丘的湖泊深邃,仿佛与广阔无垠的大海相连,寓意着自然的无限深远;“宝玉长存润碧山”则将虎丘比作碧绿的山峦,反复出现的“宝玉”不仅指代珍贵的玉石,也象征着恒久的文化与精神财富。
3. 历史文化的底蕴:“曾致神仙留欢咏,可令轩冕乐萧闲。”这里提到的“神仙留欢咏”,暗示虎丘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圣地,它的文化底蕴深厚,能够使人心旷神怡;而“轩冕乐萧闲”则表达了高官显贵在这里也能找到心灵的宁静,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
4. 现实与理想的碰撞:“谢公方为苍生起,恋恋烟萝日暮还。”提到谢安(字安石,有“谢公”的称号),他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隐士。诗中“谢公方为苍生起”表现了谢安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投身政坛,但他仍然心系虎丘,喜欢在这片自然美景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恋恋烟萝日暮还”则反映了谢安对虎丘的依恋之情,即使政务繁忙,他也会抽时间来这里享受片刻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虎丘的自然美景,还体现了这个地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它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更是一个文化名胜,一个历史的见证者。诗人通过对虎丘的描绘,传达出对这个地方深深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朱长文
生卒年不详。江南诗人。德宗建中元年(780),在湖州,与皎然、裴澄同送梁肃归朝。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二八。《全唐诗》存诗6首,断句2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