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夜长不得眠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译文及注释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zhuó)(zhuó)
长夜漫漫我睡不着觉,抬头看见那明月多么明亮。
不得眠:不能睡眠。何:何其,多么。灼灼:灼人貌。明亮貌。盛烈貌。

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模模糊糊的听到好似有人在呼唤我,我轻轻地回应着。
散唤声:散乱的呼唤声。虚应:虚假地应承。空中诺:空中的许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夜漫漫我睡不着觉,抬头看见那明月多么明亮。
模模糊糊的听到好似有人在呼唤我,我轻轻地回应着。

注释
不得眠:不能睡眠。
何:何其,多么。
灼灼:灼人貌。明亮貌。盛烈貌。
散唤声:散乱的呼唤声。
虚应:虚假地应承。
空中诺:空中的许诺。

品评

这位女子思念心上人,想得神迷心痴,以至于在恍惚中似乎听到心上人断断续续的呼唤,便情不自禁地答应了一声。“想闻”、“虚应”的失常举止,把这位女子如痴如醉的情态生动地刻画出来了。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子夜歌》用最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失眠者深夜的孤独与思念,读来特别有共鸣。

前两句"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就像现代人说"今晚又失眠了,月亮亮得刺眼"。失眠的人都知道,夜晚特别难熬,时间仿佛被拉长,而明晃晃的月光非但不能带来安慰,反而让孤独感更强烈。这里用"灼灼"形容月光,暗示月光像火一样灼人,其实是写主人公内心的焦灼。

后两句特别妙,写主人公恍惚中好像听到思念的人在呼唤自己,竟然对着空气答应了一声。这种"幻听"和"下意识回应"的细节,把思念写到骨子里去了——就像现代人拿着手机等消息,好像听到提示音就立刻查看,其实根本没人发消息。这种痴态既让人心疼,又特别真实。

全诗短短20个字,没有华丽辞藻,却通过失眠、望月、幻听、应答四个生活片段,把思念的痛苦写得入木三分。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自欺欺人"的细节:明知是幻觉还要回应,这种傻气恰恰证明了用情至深。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每个经历过异地恋或单相思的人,依然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