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节忤寒约客默坐爇品字柴作五禽戏体中差小
雪毛舞风学喓跃,冻落天孙碎云织。
玉肌不粟彭祖方,戏挟奇芬笑安息。
生僧万花肯同调,嗤点寿阳聊半识。
结根不向青桂宫,绝交月姊无难色。
谁能柔此老强项,朝暮隆隆转娲石。
春风为媒懒结子,来访苔痕娱梦得。
人间要觅尔许清,语渠肉食乃无墨。
玉肌不粟彭祖方,戏挟奇芬笑安息。
生僧万花肯同调,嗤点寿阳聊半识。
结根不向青桂宫,绝交月姊无难色。
谁能柔此老强项,朝暮隆隆转娲石。
春风为媒懒结子,来访苔痕娱梦得。
人间要觅尔许清,语渠肉食乃无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里对抗寒冷、自得其乐的文人形象,充满了幽默感和生活情趣。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冬日情趣 开篇用"雪毛舞风"这样生动的比喻描写雪花飞舞,把织女织的云彩都冻碎了,既夸张又有趣。诗人不像彭祖那样靠养生御寒,而是用"品字柴"生火取暖,还调皮地笑着说不学古人安息(安息香),展现出不拘传统的洒脱。
2. 孤高傲骨 诗人自称"生僧"(古怪的和尚),不屑与百花争艳,嘲笑寿阳公主的梅花妆太俗气。他笔下的梅花不依附月宫桂树,宁可和月亮绝交也要保持独立品格,这种倔强就像传说中女娲补天的石头一样坚硬。
3. 闲适生活 后段转入温馨场景:春风做媒却懒得结果实,诗人像唐代刘禹锡(梦得)一样悠闲地赏苔痕。最后两句最妙,说人间要找这样清高的品格,那些吃肉的人(暗指权贵)根本不懂——就像没有墨汁写不出好字,庸俗的人理解不了这种境界。
全诗把冬日生活写得妙趣横生,通过梅花自喻展现文人风骨,最后用"肉食无墨"的俏皮讽刺收尾,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思想深度,读来令人会心一笑。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