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江南水乡画卷,通过几个生活化的镜头传递出怅惘与期待交织的情感。
前两句像电影特写:女子背对江面坐着,远山如眉黛般在烟雾中若隐若现。这里用"眉际"形容山形,既写景又暗含女子蹙眉凝望的神态。随后镜头切换成两个动态画面:马蹄淹没在莎草丛中,船过后的波纹渐渐消散,这些转瞬即逝的痕迹暗示着相遇的短暂。
中间两句直接抒情:春风本应催生爱意,但"两意"(双方心意)却像被春风吹散的柳絮,不知何时才能再相逢。最后突然将视野拉远,望向会稽方向——那里有白沙、绿竹和成群的白鹇鸟,这个明亮的结尾像阴云中透出的阳光,在迷茫中保留着对重逢的期待。
全诗妙在将"错过"的情绪物象化:消失的马蹄印、平复的船痕都是擦肩而过的隐喻,而结尾的沙洲群鸟又像希望的象征,形成情绪上的起伏。就像我们生活中某个遗憾的瞬间,当时只道是寻常,过后回想却带着淡淡的诗意。
项斯
项斯(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人。 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项斯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