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昨日花开今日风,鴂鸣犹未见来鸿。
休怜金屋伤春早,试问银河有路通。
捐佩空江思帝子,浴兰何处降云中。
杳冥未必知幽恨,容与惟堪桂树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时光流逝、思念与孤独交织的复杂情感,用自然景象和神话典故来隐喻内心的怅惘。我们可以分几个层次来理解:

1. 时光易逝的无奈 开头"昨日花开今日风"用花开花落的对比,生动表现美好事物转瞬即逝。杜鹃啼叫(鴂鸣)却等不到远方来信(来鸿),暗示等待落空的失望。

2. 求而不得的苦闷 "金屋伤春"借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反衬出再珍贵的物质也留不住春光(或爱情)。追问"银河有路通"则化用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对跨越阻隔的渴望与怀疑。

3. 神话中的寄托 "捐佩思帝子"暗指屈原《湘君》中投玉佩邀神女的故事,"浴兰降云中"描绘用香草沐浴迎接神灵的场景。这些意象透露诗人试图通过神话想象来排解现实中的孤独。

4. 自我安慰的结局 最后两句承认深藏的愁怨(幽恨)或许无人知晓,但选择在桂树丛中从容徘徊,展现了一种在无奈中寻找内心平静的智慧。

全诗通过自然意象(花、风、鸟鸣)与神话符号(银河、帝子、云中君)的层层叠加,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具有古典美感的永恒叹息。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依然守望的姿态——就像明知银河难渡却仍要发问,明知神灵杳渺仍要沐浴相迎,这种执着与豁达的矛盾正是诗歌的深邃所在。

殷云霄

殷云霄(1480年―1516年),字近夫,号石川,寿张(今山东省阳谷县寿张镇北台村)人,明代官员、诗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官至南京工科给事中,政事多务清简。明武宗纳有娠女子马姬,殷云霄偕同官疏谏,以峭直称。殷云霄有志诗文,才情富赡,为“十才子”之一。撰有《石川集》四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