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后西山的美丽景色中,参加宴会时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写雪后西山景色更美,诗人却感到孤独。他拿着手板(官员上朝用的记事板)看风景,心里有点顾影自怜。这里用手板的细节暗示了他的官员身份。
中间四句是自我调侃。诗人说自己哪有什么特别才能参与国家大事,不过是混在优秀人才中间蹭饭局。宴会上音乐动人、酒菜丰盛,大家戴着装饰华丽的帽子尽情享乐。"压帽偏"这个细节生动表现了宴饮时的随意欢乐气氛。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看着眼前的热闹,诗人反而笑话起古代的潘岳(西晋美男子,三十二岁就白了头发)。这里用潘岳早生白发的典故,暗指自己虽然身处繁华,却已心生沧桑。一个"笑"字表面是调侃古人,实则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全诗妙在表面写宴会欢乐,实则流露官场虚度光阴的苦闷。最精彩的是最后两句,用古人典故做对比,突然把全诗的轻松气氛转向深沉,让读者感受到热闹背后的孤独与时光焦虑。
陈基
陈基(1314-1370),字敬初,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陈基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