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丛蜀葵花盛放的动人景象,并融入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前四句是生动的花卉特写:深浓的蜀葵花光彩夺目,高矮花丛相互映衬。红艳的花朵像带着感情争相追逐太阳,锦缎般的花苞在风中静静舒展。这里用"绛脸"把花比作美人红润的脸庞,"争向日"赋予花朵拟人的活力,"锦苞"则突出花瓣的华美质地。
五六句转向赞叹:盛放的蜀葵展现出盛夏最纯粹的美丽,这种天然风姿连千年画师也难描绘。诗人通过"压倒千年"的夸张手法,强调自然之美远胜人工技艺。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可惜主人贫穷寒酸,没法穿上红舞衣与鲜花共舞。这里突然插入的"恨"字,将赏花的愉悦拉回现实困境。鲜艳的红花与贫寒的主人形成强烈反差,暗示着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先以工笔描绘花姿,再用泼墨赞美花魂,最后轻轻一笔带出人生况味。明写赏花,实抒胸臆,把对自然之美的惊叹与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自然融合,就像蜀葵的花瓣一样,层层展开又浑然一体。
许衡
(1209—1281)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性嗜学。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以行道为己任。宪宗四年,忽必烈召为京兆提学,及即位,授国子祭酒。至元二年,命议事中书省,乃上疏言事。谓“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能长久”,并指出欲使“累朝勋旧改从亡国之俗”,阻力必大。多奏陈,然其言多秘,世罕得闻。又定朝仪、官制。拜中书左丞,劾阿合马专权罔上,蠹政害民。改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选蒙古子弟教之。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授时历》成。以疾归。卒谥文正。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