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有遗膻
堂上有遗膻,堂下无聚蚁。但知嗜欲求,不必风雨至。
客方笑营营,贪得故无几。安知万类中,趋舍忘彼己。
天乎顾人寰,等是一时戏。受形巨细分,阽危后先尔。
浸淫蚍蜉生,穴柱从此始。庄生亦知言,信矣当弃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蚂蚁贪吃羊肉的故事,隐喻人类贪欲的愚蠢和危险。全诗分为三个层次:
1. 讽刺贪欲(前六句) 用"堂上掉羊肉,蚂蚁却不来"的反常现象开头,暗指人类连蚂蚁都不如——蚂蚁知道风雨要来时会提前储备食物,而人却只顾眼前享受。客人嘲笑蚂蚁忙忙碌碌,其实人类贪得无厌的样子更可笑。
2. 揭示普遍性(中间六句) 诗人进一步指出:万物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比如动物知道躲避危险),但人类却常常为欲望蒙蔽双眼。天地看待人间就像看戏,生命虽有大小之分,但危险来临时都一样脆弱。这里用"蚍蜉撼树"的典故,暗示小贪念会引发大灾难。
3. 主张弃智(最后两句) 借用庄子"放弃机巧心智"的思想,诗人得出结论:与其费尽心机追逐欲望,不如保持淳朴。就像柱子被白蚁蛀空,贪欲会让人逐渐走向毁灭。
全诗妙在: - 用蚂蚁吃羊肉的生活场景引出大道理 - 通过对比(人vs蚂蚁、万物vs人类)增强说服力 - 把抽象哲理转化为"柱子被蛀"的生动画面 - 结尾引用庄子,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
核心启示:贪欲使人盲目,看似聪明的算计反而招致祸患,不如返璞归真。这种思想对现代社会中追逐名利的现象仍有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