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十五

西到宁边东阜康,狐踪处处认微茫。
谋衣却比羊裘易,粲粲临风一色黄。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乌鲁木齐一带狐狸众多的自然景象,以及当地人利用狐狸毛皮制衣的日常生活。

前两句"西到宁边东阜康,狐踪处处认微茫"用通俗的话说:从西边的宁边到东边的阜康,到处都能发现狐狸的踪迹,虽然这些脚印很浅很模糊。这里通过狐狸脚印遍布的画面,生动表现出当地狐狸数量之多。

后两句"谋衣却比羊裘易,粲粲临风一色黄"意思是:在这里做衣服用狐狸皮比用羊皮更方便,风吹过时,整片狐狸皮毛都闪着金黄色的光泽。诗人通过对比狐狸皮和羊皮的实用性,以及阳光下狐毛闪耀的美丽画面,既展现了当地物产特色,又捕捉到了自然界的动人瞬间。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用简单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边疆生活图景,让读者仿佛看到成群的狐狸在荒野奔跑,感受到当地人因地制宜的生活智慧,以及阳光下狐毛闪耀的温暖质感。这种对日常生活的诗意捕捉,正是这首诗打动人心的地方。

纪昀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