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燕飞 甲寅除夕
令节穷愁里。
念先人、生儿不孝,他乡留滞。
风雪打窗寒彻骨,冰结秦淮之水。
自昨岁、移居住此。
三十诸生成底用,赚虚名、浪说攻经史。
捧卮酒,泪痕滓。
家声科第从来美。
叹颠狂、齐竽难合,胡琴空碎。
数亩田园生计好,又把膏腴轻弃。
应愧煞、谷贻孙子。
倘博将来椎牛祭,总难酬、罔极恩深矣。
也略解,此时耻。
念先人、生儿不孝,他乡留滞。
风雪打窗寒彻骨,冰结秦淮之水。
自昨岁、移居住此。
三十诸生成底用,赚虚名、浪说攻经史。
捧卮酒,泪痕滓。
家声科第从来美。
叹颠狂、齐竽难合,胡琴空碎。
数亩田园生计好,又把膏腴轻弃。
应愧煞、谷贻孙子。
倘博将来椎牛祭,总难酬、罔极恩深矣。
也略解,此时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一位在异乡过年的游子写下的内心独白,充满了自责、愧疚和对家人的思念。
上片(前半部分): 1. 开头直接点明处境:在万家团圆的除夕夜,自己却穷困潦倒滞留在异乡。用"风雪打窗"、"秦淮结冰"的寒冷景象,衬托内心的凄凉。 2. 提到自己苦读经史多年,到头来只赚得虚名,连酒杯都沾着悔恨的泪水。这里暗含科举失意的痛苦。
下片(后半部分): 1. 想到家族世代科举中第的荣耀,更觉自己"颠狂"不合时宜。用"滥竽充数"和"摔琴"的典故,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 2. 最后陷入深深自责:为追求功名轻弃家中良田,愧对祖先。即便将来祭祀厚葬,也难报父母恩情。结尾"略解此时耻"是整首词最痛心的句子,说明此刻的羞愧已到达顶点。
全词亮点: - 用对比手法强化情感:热闹除夕vs孤独游子,家族荣耀vs个人失意 - 善用典故却不晦涩:齐竽、胡琴都是常见典故,容易理解 - 层层递进的情绪:从思乡到自责,最后痛彻心扉的忏悔
这首词打动人心之处在于,它真实展现了一个传统读书人在理想与现实冲突中的挣扎,那种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愧疚感,至今仍能引起共鸣。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