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咏窝丝糖,糖出旧内遗制,今一白头老监尚能为之,然已退居西山,恐此后便成广陵散也
是何人、丝丝糅熟,螺蚊一缕堪理。
铜驼阅尽兴亡泪,只向筵前争嗜。
春灯市。
犹曾记、天街夜静龙楼底。
茫茫对此。
叹头白宫人,昔难觅处,弱雪又沾齿。
松如许,休问厨娘食品,漫怜旧监遗制。
饧箫轻弄东风软,好请玉卮娘子。
浑难似。
且说与、饼师可似闽中荔。
南朝轶事。
看腻粉堆盘,老饕狂叫,剪却愁肠细。
铜驼阅尽兴亡泪,只向筵前争嗜。
春灯市。
犹曾记、天街夜静龙楼底。
茫茫对此。
叹头白宫人,昔难觅处,弱雪又沾齿。
松如许,休问厨娘食品,漫怜旧监遗制。
饧箫轻弄东风软,好请玉卮娘子。
浑难似。
且说与、饼师可似闽中荔。
南朝轶事。
看腻粉堆盘,老饕狂叫,剪却愁肠细。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窝丝糖"为切入点,通过一个老太监制作宫廷点心的故事,抒发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上阕开篇用"丝丝糅熟"生动描绘了窝丝糖的制作过程。接着笔锋一转,通过"铜驼"这个象征王朝兴衰的意象,带出糖点背后承载的历史沧桑。词人回忆当年元宵灯市,皇宫内制作窝丝糖的场景,如今只剩白头老监还在坚持这门手艺,用"弱雪又沾齿"的细节暗示时光流逝。
下阕进一步深化主题。"松如许"三字既写糖的松软口感,又暗喻世事变迁。词人感叹这门手艺即将失传,就像"饧箫"(卖糖人的箫声)终将随风消散。最后用"老饕狂叫"的夸张描写,反衬出对往昔的无限追忆,而"剪却愁肠细"则道出了面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全词以小吃写大历史,通过一个即将失传的宫廷点心手艺,寄托了对前朝兴亡的感慨。语言生动形象,既有"丝丝糅熟"这样细腻的描写,又有"铜驼阅尽兴亡泪"这样深沉的抒情,在美食与历史之间找到了巧妙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