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一作城)春暮(一作寒)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岸(一作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北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题目中提到的武威和晋昌都是当时的地名,现在可能已经有所不同。诗中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乡愁的感慨。

首句:“岸(一作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这一句描绘的是一场雨刚刚过去的城头景象,黄鹂鸟儿飞上了戍守的城楼。这里的“岸”可以理解为城边的水边,或者是城墙附近的高地。整个画面给读者展现了春天城里的生机与活力,雨后黄鹂的叫声更添了几分宁静与清新。

二句:“塞北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这句诗转而表达了离别与思乡的愁绪。诗人似乎在回忆或想象塞北(意指远离故乡的地方)飘洒的泪水,边疆的柳树仿佛带着无尽的乡愁。这里的“塞北”代指远离家乡的地方,而“边柳”则成为寄托乡愁的载体。整句诗传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句:“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接着,诗人转向自己,通过“白发悲明镜”来表达岁月流逝的感慨。镜子中的白发反映了岁月的无情,青春不再。而“青春换敝裘”则是说,随着时光的流逝,昔日的青春时光被换成了破旧的衣服。这里“敝裘”指代的是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末句:“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最后一句描述了一个友人从远方归来的情况。“万里使”指的是友人的长途跋涉,而“瓜州”是友人返回的地点。诗人在此处得知友人已经抵达瓜州,可能暗示着友人平安归来,这可能勾起了更多的思念之情,也给全诗增添了一丝安慰。

总结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离别思乡之情的独特体验。它以简洁凝练的语言,传达出了浓郁的情感色彩,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细腻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