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并序 其九

沉沦三恶道,负持⑴愚痴鬼。
荒忙身卒死,即遍⑵伺(张改作「司」)命使。
反缚棒打走,先渡奈何水。
倒拽至厅前,枷棒这⑶身起。
死经一七日,刑名受罪鬼。
牛头铁叉杈,狱(从项说补)卒⑷把刀拓。
碓捣硙磨身,覆生还覆(项校作「复」)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死后堕入地狱的恐怖场景,用直白的画面感传递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

全诗像一部恐怖短片:生前愚昧作恶的人死后变成鬼魂,被阴差用棍棒驱赶着过奈何桥。到了阎王殿,他被反绑双手、戴上枷锁,遭受各种酷刑——牛头狱卒用铁叉刺他,其他鬼差拿刀砍他,还要经历石臼捣碎、石磨碾压的痛苦。死后第七天,他成了正式的"受罪鬼",不断在生死间轮回折磨。

诗人用"倒拽""棒打""碓捣"等动作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地狱的残酷。特别是"覆生还覆死"这句,像恐怖片的循环镜头,强调恶报的无尽轮回。这种直白的视觉冲击力,比单纯说教"善有善报"更有震慑效果。

本质上,这是首佛教劝善诗。通过展现恶人的下场,警告世人:愚痴作恶就像给自己签发地狱门票,生前造的孽,死后都要加倍偿还。这种用极端后果反推当下行为的写法,在今天依然有警示意义——每个人的选择,都在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王梵志

卫州黎阳人。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