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闻雁

正凄凄,暮秋风紧,孤鸿嘹唳飞度。征程不怕关山远,独影更谁为侣。

高绝处。有几点、轻霜寒逼凌霄羽。还栖别浦。又衰草愁烟,荒芦映月,渔笛夜深语。

休教住,似此北来南去,严寒避却曾否。天涯空有传书梦,惊断玉砧宵雨。

应最苦。便倚遍,阑干九曲人何许。恁时听取。想弹鹊情怀,祝灯心事,都向翠眉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摸鱼儿·闻雁》以秋夜孤雁为引子,抒发了游子漂泊的孤寂与思乡之情。全词像一部秋夜电影,画面感极强。

上片先拍了个"秋夜孤雁"的长镜头:瑟瑟秋风里,一只大雁独自穿越关山,寒霜打湿了它的翅膀。接着镜头切到近景——芦苇荡、残月、渔船笛声,这些冷色调的景物共同营造出孤寂氛围。这里大雁其实就是作者的化身,"独影更谁为侣"这句灵魂发问,道尽了漂泊者的孤独。

下片转为内心独白。连续三个"休教住""曾否""空有",像连珠炮似的追问,把游子矛盾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既想继续远行,又担心抵御不了严寒;虽然怀揣着"传书"(指家书)的愿望,却被夜雨声惊醒。最后镜头定格在"倚栏人"的特写上——那个把栏杆都靠遍了的游子,把所有思念都化作了紧锁的眉头。

全词最妙的是把抽象情感具象化:用"弹鹊"(赶走报喜鸟)表现怕失望的心情,用"祝灯"(对着灯火许愿)描写虔诚的期盼,最后"翠眉聚"这个微表情,把万千愁绪都锁在了眉间。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说"想家了",作者用大雁、秋霜、栏杆这些意象,把思念写出了高级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