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端溪尚书

四十年前春进士,交情今见旧陈雷。
青襟绿鬓游燕阁,皓首苍颜上凤台。
新句每裁秋夜月,素心同看岁寒梅。
衰余已上求归疏,如子还酬济世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老朋友(端溪尚书)的深情赠言,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岁月变迁中不变的友情和对朋友才华的赞赏。

前四句写时光流逝与友情长存: 1. "四十年前春进士"——四十年前我们一起考中进士(古代科举最高功名),点明两人是同年好友。 2. "交情今见旧陈雷"——用典故"陈雷胶漆"比喻友谊像胶漆一样牢固,历经岁月未变。 3. "青襟绿鬓游燕阁"——回忆年轻时穿着青色衣领(学子装扮)、黑发浓密,在京城(燕阁)意气风发。 4. "皓首苍颜上凤台"——如今白发苍苍仍身居高位(凤台指尚书省),暗含对朋友仕途成就的钦佩。

后四句写当下互动与人生志趣: 5. "新句每裁秋夜月"——夸赞朋友常在秋夜对月写诗,展现文采。 6. "素心同看岁寒梅"——两人像寒冬的梅花一样志趣高洁,心灵相通。 7. "衰余已上求归疏"——自己年老体衰,已上书请求退休(古代官员需皇帝批准)。 8. "如子还酬济世才"——但像你这样的栋梁之才,应当继续施展抱负报效国家,既是鼓励也暗含退休前的托付之意。

全诗亮点: - 时间对比强烈:用"青襟绿鬓"与"皓首苍颜"的视觉反差,生动呈现四十年光阴。 - 情感真挚:没有华丽辞藻,像老朋友聊天一样自然,却透露出对共同青春的怀念和对朋友能力的信任。 - 含蓄的期许:最后一句看似平淡,实则把个人退休的遗憾转化为对朋友继续为国效力的期待,升华了主题。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朴素语言道出人生常态——人会老去,但真挚的情谊和共同的理想能超越时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