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娘儿 舟过娄门即事

渡口绿蓑斜,绕子城、碧浪周遮。谁知我是元真子,卖饧天气,凭桡心事,荡桨生涯。

水面小窗纱,响枨枨、谁摘琵琶。东风似梦回头望,绝无人影,粉墙之内,一树桃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日行舟图,充满生活气息和悠然情调。

上片写船夫眼中的风景和心境。开篇用"绿蓑"点明渔夫身份,"碧浪周遮"勾勒出护城河的水波荡漾。接着笔锋一转,说自己是"元真子"(唐代隐士张志和的别号),在卖糖的季节(清明前后)划着船,看似悠闲却藏着心事。这里用对比手法,将现实的船夫生活与隐士情怀交织在一起。

下片转入听觉和视觉的细腻描写。先写听到琵琶声从临水小窗传来,但"枨枨"的拨弦声突然中断,暗示弹奏者的存在却又不可见。最后四句最妙:当春风让人恍惚回望时,只见粉墙内一树桃花静静绽放,人影全无。这个镜头既突然又自然,用"无人"反衬出春光的寂寞美好,留下无限遐想空间。

全词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渡口全景拉到船夫特写,再转到声音特写,最后定格在那堵开满桃花的粉墙。语言清新如白话,却通过声音与画面的交替、现实与理想的交织,把江南春日的闲适与惆怅都装进了一叶小舟中。特别是结尾的桃花意象,既点明时节,又暗含"人面桃花"的典故余韵,让整首词在明快中透着淡淡的怅惘。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