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丁未清明,虎阜谒张东阳祠,不果
人人争道,在虎丘东麓,有新祠宇。疁水战功惊海外,一夕八王如鼠。
奇石镌功,城头骂汉,吾意终无取。几回经过,瞠目九天未睹。
差喜一老相逢,黄鹂桥畔,絮絮和侬语。绝胜忠魂香火地,花木亭台无数。
上冢船多,踏青人聚。底事扁双户。瓣香清酒,怊怅难陈嘉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清明时节前往虎阜(苏州虎丘)拜访张东阳祠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感慨和敬意。
首句“人人争道,在虎丘东麓,有新祠宇”,说明虎阜东麓有个新建的祠堂,人们纷纷在这里议论。
“疁水战功惊海外,一夕八王如鼠”,这里提到的“疁水”指的是虎阜附近的疁水,据说张东阳曾经在这里立下战功,声名远播海外。而“一夕八王如鼠”则描绘了他在战斗中一举击败了八个对手的情景,比喻对手像老鼠一样不堪一击。
接下来,“奇石镌功,城头骂汉,吾意终无取”,描述了祠堂内刻有战功的奇石,以及张东阳在城头上骂汉的场景。这里暗示张东阳虽然立下了战功,但其行为却值得商榷。
“几回经过,瞠目九天未睹”,作者多次经过此地,却未曾见到张东阳的祠堂,直至遇见一位老人在黄鹂桥旁与他交谈,才得以了解祠堂的情况。
“绝胜忠魂香火地,花木亭台无数”,这里称赞张东阳的精神和祠堂周围的环境,花木繁盛,亭台错落,显得非常美丽。
“上冢船多,踏青人聚”,描述清明时节人们纷纷前来上坟和踏青的热闹景象。
“底事扁双户”,“底事”意为“何事”,“扁双户”形象地描述了祠堂的门匾。
“瓣香清酒,怊怅难陈嘉俎”,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想表达敬意却难以言表的惆怅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战功和祠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张东阳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历史人物行为的思考和对祠堂遗存的感慨。
陈去病
陈去病(1874—1933),中国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江苏吴江同里人。因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毅然易名“去病”。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不遗余力。在推翻满清帝制的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的护法运动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诗多抒发爱国激情 ,风格苍健悲壮。1923年担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28年后曾任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大学院古物保管委员会江苏分会主任委员。1933年,病逝于故乡同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