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烽既息穑事告登歌以五十六字用和击壤

见说边头事已宁,捷书复得寿春城。
从来方面多豪杰,均与朝廷击重轻。
枣实虽红休北雇,稻花垂白近西成。
民无饥色添欢色,气象方才似太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平息、农业丰收后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语言朴实却充满感染力。

前两句直接点明背景:边境战事平息("边头事已宁"),又传来收复寿春城的捷报。这里用"见说"(听说)这个口语化表达,让读者感觉像在听邻居聊天般亲切。

三四句赞美镇守边疆的将领们("方面豪杰"),说他们懂得权衡轻重,既保卫国家又不轻易挑起战事。这里暗含对和平的珍视——真正的英雄不是好战者,而是能把握战争与和平分寸的人。

五六句用两种农作物展现丰收图景:红枣成熟("枣实虽红")暗示北方安定无需担忧,稻穗低垂("稻花垂白")描绘南方即将收割的景象。"休北雇"(不用再担心北方)和"近西成"(临近秋收)形成工整对仗。

最后两句最打动人心:百姓脸上饥饿的愁容变成了笑容,整个社会终于有了太平气象。一个"添"字生动展现人民生活由苦转甜的变化,而"方才似"的表述又带着来之不易的感慨——太平日子不是理所当然的,是经过艰难才换来的。

全诗像一幅动态画卷:从战报传来→到将领守土有责→再到田野丰收→最后定格在百姓笑脸。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个画面都让人感受到和平的珍贵,就像我们今天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的道理。诗人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写出了战乱时代人们对"能安心种地、吃饱饭"这种平凡幸福的渴望。

武衍

武衍,字朝宗,原籍汴梁(今河南开封),南渡后寓临安(今浙江杭州)清湖河。所居有池亭竹木之胜,命曰适安。有《适安藏拙馀稿》、《适安藏拙乙稿》。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自序其集。事见《南宋古迹考》卷下。武衍诗,以顾氏读画斋《南宋群贤小集》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