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酬杜华淇上见赠兼呈熊曜
杜侯实才子,盛名不可及。
祗曾效(一作为)一官,今已年四十。
是君同时者,已有尚书郎。
怜君独未遇,淹泊在他乡。
我从京师来,到此喜相见。
共论穷途事,不觉泪满面。
忆昨癸未岁,吾兄自江东。
得君江湖诗,骨气凌谢公。
熊生尉淇上,开馆常待客。
喜我二人来,欢笑朝复夕。
县楼压春岸,戴胜鸣花枝。
吾徒在舟中,纵酒兼弹棋。
三月犹未还,寒愁满春草。
赖蒙瑶华赠,讽咏慰怀抱。
祗曾效(一作为)一官,今已年四十。
是君同时者,已有尚书郎。
怜君独未遇,淹泊在他乡。
我从京师来,到此喜相见。
共论穷途事,不觉泪满面。
忆昨癸未岁,吾兄自江东。
得君江湖诗,骨气凌谢公。
熊生尉淇上,开馆常待客。
喜我二人来,欢笑朝复夕。
县楼压春岸,戴胜鸣花枝。
吾徒在舟中,纵酒兼弹棋。
三月犹未还,寒愁满春草。
赖蒙瑶华赠,讽咏慰怀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回忆的诗歌,作者通过对友人杜华的赞美和回忆,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接下来,我将对这首诗进行通俗易懂的分析。
首句“杜侯实才子,盛名不可及”,诗人开篇直接赞美杜华是个才子,享有盛名。这是对友人才能与声望的肯定。
“祗曾效(一作为)一官,今已年四十。”诗人提到杜华虽曾出仕,但如今已年过四十,暗示友人人生经历丰富,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是君同时者,已有尚书郎。怜君独未遇,淹泊在他乡。”诗人对比杜华与其他同辈人的命运,表达了对友人境遇的怜悯。认为杜华虽然才华横溢,但命运不济,至今仍漂泊他乡。
“我从京师来,到此喜相见。”诗人从京师来到此地,见到友人感到欣喜,说明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共论穷途事,不觉泪满面。”诗人与友人共同讨论人生困境,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艰难和友情的深沉感慨。
“忆昨癸未岁,吾兄自江东。得君江湖诗,骨气凌谢公。”诗人回忆起与杜华相识的往日情景,赞美友人的诗歌骨气凌云,直追古人。
“熊生尉淇上,开馆常待客。喜我二人来,欢笑朝复夕。”诗人介绍了熊曜与杜华的交往,熊曜开设馆舍待客,与诗人和杜华欢聚,可见友人们之间的快乐时光。
“县楼压春岸,戴胜鸣花枝。吾徒在舟中,纵酒兼弹棋。”诗人描绘了与友人们在淇上春日的舟中,饮酒、弹棋的快乐场景,表达了友人们之间的惬意时光。
“三月犹未还,寒愁满春草。赖蒙瑶华赠,讽咏慰怀抱。”诗人提到季节的变迁,虽然已是春天,但仍感寒意,但友人杜华的赠诗如瑶华般珍贵,诵读之间抚慰了诗人的心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杜华的赞美和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友人境遇的怜悯、对往事的回忆和对人生艰难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快乐时光和深厚友情。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