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谣/念奴娇 其二 咏爱月夜眠迟
古今明月,魄生明后,积渐圆还缺。
秋解伤神春最好,衾枕几番铺设。
十二瑶台,千金一刻,横竹休吹彻。
绣帘高揭,戒他莫把灯爇。
夜久谁共婵娟,掩孤帏睡去,此情尤切。
梦驾彩鸾何处觅,飞上玉楼琼阙。
舞按霓裳,歌扬红豆,高处风光别。
鸟声惊觉,冲冠怒竖吾发。
秋解伤神春最好,衾枕几番铺设。
十二瑶台,千金一刻,横竹休吹彻。
绣帘高揭,戒他莫把灯爇。
夜久谁共婵娟,掩孤帏睡去,此情尤切。
梦驾彩鸾何处觅,飞上玉楼琼阙。
舞按霓裳,歌扬红豆,高处风光别。
鸟声惊觉,冲冠怒竖吾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在月夜里的复杂情感,从赏月到入梦,再到梦醒后的失落,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和伤感。
上片写月亮的变化和人对月色的迷恋。开头说月亮从古至今都是这样,由暗到明,由圆到缺,周而复始。秋天容易让人伤感,而春天最适合赏月。人们为了赏月,精心布置床榻,在华丽的高台上珍惜这美好时光,连笛声都停了,生怕打扰这份宁静。还特意叮嘱仆人别点灯,怕灯光破坏了月色。
下片写夜深人静时的孤独和梦境。夜深了,没人陪伴赏月,只好独自睡去,但心里更加思念。梦中乘着彩凤飞向月宫,看到仙女们跳着霓裳羽衣舞,唱着动人的歌曲,月宫风光与人间大不相同。可好梦被鸟叫声惊醒,顿时怒发冲冠,因为美梦被打断而愤怒。
全词通过现实-梦境-现实的转换,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易逝的遗憾。月亮再美终会缺,梦境再美终会醒,这种无奈让人愤怒。词人用生动的画面和强烈的情感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人生中那些抓不住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