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头曲

阿蛮妙舞翠袖长,臂鞲珠络带宝装。
春风按试清元殿,粉白黛绿立两傍。
三郎老手打羯鼓,太真纤指弹龙香。
箜篌野狐拍怀智,觱篥龟年笛宁王。
中有八忍不住坐绮席,淡扫蛾眉压宫妆。
醉看阿蛮小垂手,飞燕轻盈惊鸿翔。
八姨指挥三郎听,颁頰岂惜倾篚箱。
缠头一局三百万,莫遣傍人笑大唐。
尾声方断地衣卷,忽闻鼙鼓喧渔阳。
播迁才出望贤路,玉食未进日卓午。
粝饭胡饼能几许,不饱皇孙及妃主。
阿蛮知是何处去,但见猪龙胡旋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生动的画面讲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故事,核心是通过宫廷乐舞的奢靡与战乱逃亡的对比,展现了一个帝国的崩塌。

全诗分为三个鲜明段落:

1. 极尽奢华的宫廷盛宴(前16句) 诗人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展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享乐生活:舞女阿蛮穿着镶满珠宝的华服起舞,杨贵妃弹琴,唐玄宗击鼓,皇家乐队全力演奏。其中"缠头一局三百万"(打赏舞女一次就花三百万)这个细节,把当时挥霍无度的风气写得触目惊心。

2. 安史之乱的突然爆发(中间2句) 正当歌舞达到高潮时,"忽闻鼙鼓喧渔阳"(渔阳战鼓突然响起),用一句诗完成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转折,安禄山叛军杀来的场景仿佛能听见声音。

3. 狼狈逃亡的残酷现实(后6句) 皇帝一家逃难时连饭都吃不上,与前面盛宴形成强烈对比。最后留下深刻一问:当年那个跳舞的阿蛮去哪了?只见安禄山(猪龙指安禄山)在跳胡旋舞——用舞者的消失暗示一个时代的终结。

这首诗最厉害的是用"舞蹈"作为主线贯穿全篇: - 盛世时看美人跳舞 - 战乱中叛军首领跳舞 通过舞蹈场面的变化,不动声色地写出了权力更迭。诗人没有直接批评,但用"三百万缠头"和"粝饭胡饼"的对比,让读者自己感受到:过度享乐终将付出代价。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