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妩 夏夜有怀

正微风穿竹,淡月梳云,如水夜天碧。
生怕圆时少,凄凉影、深宵常伴孤客。
五年别恨,料素娥、知也怜惜。
凭栏久,漏点铜壶悄,广庭露虚滴。
多少闲愁堆积。
便制成丽曲,谁倚琼笛。
目极三千里,销魂处、青鸾难递消息。
女牛会阻,待几时、同诉岑寂。
看清浅银河,偏亘两情脉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夏夜独处时的孤独与思念,情感细腻动人。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画面感极强的夏夜 开篇就用"微风穿竹""淡月梳云"六个字勾勒出清爽的夏夜景象,像一组电影镜头——竹叶沙沙作响,月光透过云层像梳子般洒落。但"如水夜天碧"的澄澈中,藏着主人公"生怕圆时少"的隐忧,暗示团圆时刻的珍贵易逝。

二、五年思念的重量 "五年别恨"是词眼,把月下独酌的孤独感具体化。主人公与月亮对话,觉得嫦娥也会怜悯自己这份思念。"漏点铜壶""广庭露滴"这些细节,把无形的时光流逝变成了可听见的滴水声、可触摸的夜露。

三、跨越时空的无奈 下半段情感更浓烈。"三千里"外的思念纵使谱成曲子,却无人演奏;想借青鸾传信却受阻,就像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最动人的是结尾——明明看见银河清浅,却只能"两情脉脉"相望,这种触手可及却无法相聚的遗憾,比直接说"痛苦"更有感染力。

全词妙在把孤独感写得既具体又空灵,月光、露水、银河都成了情感的载体。特别是用牛郎织女典故时,不写他们一年一见,反而强调"会阻"的常态,让现代人也能共鸣这种"明明有联系方式却无法相见"的当代孤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