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神庙联

太平之时,以不鸣条而瑞应;
君子之德,在乎偃草而令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对联描绘了风神带来的祥和景象,以及君子品德的感化力量。

上联讲风神带来的太平气象:在太平盛世,连风都变得温柔("不鸣条"指树枝不被吹响),这种温和的风被视为祥瑞的征兆。这里用风的温柔暗示社会的安宁。

下联转向君子的品德:君子的德行就像能让草木自然低伏的和风("偃草"),不需要强制命令就能让人信服。这里用风吹草伏的自然现象,比喻高尚品德对他人的感召力。

全联巧妙地把自然现象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用温和的风比喻两种美好状态:一是太平盛世的和谐景象,二是品德高尚者对他人的自然影响力。通过这种比喻,展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以及对社会和谐与道德教化的向往。

陈澧

陈澧(1810-1882)清代著名学者。字兰甫、兰浦,号东塾,出生于广州木排头,世称东塾先生,广东番禺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六应会试不中。先后受聘为学海堂学长、菊坡精舍山长。于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填词、书法,无不研习,著述达120余种,著有《东塾读书记》、《汉儒通义》、《声律通考》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