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乌夜啼》描绘了一个人在初夏时节的闲适生活与超脱心境,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初夏的静美画面 开头用"槐风绿涨"和"梅雨黄垂"两个生动的比喻,把看不见的风和雨变成了可视的色彩——槐树被风吹得像涨起的绿色波浪,窗边梅子成熟时节的细雨像垂落的黄色帘子。这种通感手法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湿润微凉的初夏庭院。
第二层:孤独的春日留恋 诗人说"惟有夜寒知"自己舍不得春天离开,用夜寒的凉意暗示无人理解的寂寞。白天借酒消愁("消午醉"),傍晚扫花乘凉,这些看似悠闲的动作背后,藏着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伤。
第三层:超然的精神世界 最后三句最有意思:躺在靠窗的胡床上(一种可折叠的躺椅),却说自己的兴致比上古隐士伏羲还要高。这是用夸张的对比,展现了一种挣脱世俗的逍遥——不需要刻意归隐,在普通生活中也能获得精神自由。那把普通的胡床,成了连接现实与理想的桥梁。
全词妙在把日常琐事写得充满诗意:听雨、醉酒、扫花、午睡...这些平凡片段经过艺术加工,既传递出细腻的季节感受,又透露出文人特有的洒脱气质。就像用手机随手拍的生活小视频,被作者配上了富有哲理的背景音乐。
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