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探访崆峒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传递出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
前四句写登山前的准备和沿途风景:想去看飞仙阁,先停在问道宫歇脚。这里用"飞仙阁"和"问道宫"两个道教建筑,暗示崆峒山是道教圣地。接着描写雾气缭绕的翠竹和被露水打湿的红枫,用"乱烟"和"浥露"两个动态描写,让静止的景物活了起来。
五六句写山间生机:水位下降后鱼群显现,高山上一只飞鸟掠过。这两句对仗工整,"水落"对"山高","群鱼"对"一鸟",通过鱼群的喧闹和孤鸟的寂静形成对比,展现大自然的丰富面貌。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传说中黄帝乘龙升仙的鼎湖早已不见龙影,只剩下秋风吹过山林。这里用黄帝的典故,将眼前秋景与远古传说联系起来,突然拉长时间维度,让整首诗的意境从写景升华到对历史沧桑的感叹。秋风中的林木既是实景,也象征着岁月的无情流逝。
陈讲
陈讲,字子学,号中川,遂宁县罗家场(今四川遂宁船山区永兴镇)人。明正德十五年(1520)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监察御史,巡按陕西,升山西提学使,历河南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山西巡抚。著《中川文集》《茶马志》。死后葬联盟乡真教寺。其乡旧有解元牌坊、名臣牌坊,早毁。隆庆四年(1570)在墓前立有御祭陈讲文石碑,亦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