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绝句 其六

小人藜苋便充肠,丞相何须一万羊。宾客馀餐到僮仆,不知金紫是愁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讽刺诗,揭露了古代官场中的不平等现象和奢华浪费现象,同时表达了对平民百姓生活的同情。下面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第一句“小人藜苋便充肠”,描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在古代,藜苋是一种常见的野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普通人吃藜苋就能填饱肚子。这是对平民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暗示他们的生活水平很低,没有太多的食物可以选择。

第二句“丞相何须一万羊”,则是对高官贵族的讽刺。在古代,丞相是朝廷的高官,地位显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丞相的生活为何如此奢华,需要吃一万只羊呢?这里暗示了高官贵族的奢华浪费和对普通百姓的剥削。

第三句“宾客馀餐到僮仆”,进一步描绘了贵族官宦的奢侈生活。他们的食物不仅自己享用,连他们的仆人和僮仆也能吃到剩下的饭菜。这再次强调了贵族和平民百姓生活水平的巨大差距。

最后一句“不知金紫是愁囊”,则是对那些高官显贵的讽刺和警告。金紫指的是高贵的官服,愁囊则可以理解为忧愁的源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些高官显贵不知道他们的权力和地位其实正是他们忧愁的源头。这是因为他们的奢华生活和对权力的追求会让他们陷入无尽的烦恼和困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平民百姓生活的同情和对贵族官员的讽刺,揭示了古代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和浪费现象。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生活,不要过分追求奢华和权力,以免陷入烦恼和困扰。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梵琦

(?—1370)元明间僧人。浙江象山人,俗姓朱,字楚石,小字昙曜。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琦为第一。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自号西斋老人。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