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歌

时光如箭递相催,三春竟过夏方来。
红英渐落幽三径,绿叶初肥映翠苔。
太息劳生同若梦,四十年华轻断送。
譬如朝露最伤情,且趁年光免嘲弄。
阳和布泽满丘墟,黄鸟声啼自卷舒。
闻声自可娱清昼,何必嗟嘘向敝庐。
独念须眉惊渐老,事业无成悲潦倒。
旷志深沉似碧潭,孤情磊落如芳草。
惜春还作送春游,片刻风光未易酬。
妙绪清言成韵会,飞觞举盏涤离愁。
良会弗长随往迹,转盼须臾即宿昔。
古人秉烛非清狂,吾辈好把时光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送春"为主题,通过描绘季节更替来抒发人生感慨。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段(前四句)写景:用"时光如箭"开篇,直接点出时间飞逝。春天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夏天悄然来临,红花凋落,绿叶繁茂,用鲜明的视觉对比展现季节变换。

第二段(中间十二句)抒情:诗人看到自然变化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四十岁像一场梦,事业未成却已衰老,用"朝露"比喻人生短暂。但随后笔锋一转,劝解自己不必困在愁绪中,要像自由啼叫的黄鸟一样享受当下。这里既有对年华老去的伤感,也有自我开解的豁达。

第三段(最后八句)言志:诗人决定用行动对抗时间流逝——趁着春光未尽去郊游,用写诗饮酒来排解忧愁。最后引用古人"秉烛夜游"的典故,强调要珍惜时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展现了中年人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为虚度光阴而焦虑,另一方面又努力寻找生活乐趣。诗人用"碧潭"比喻深沉的志向,用"芳草"比喻孤高的情操,在伤感中保持着文人特有的清雅气质。最后提出的解决方案不是消极逃避,而是积极创造生活情趣,这种态度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