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乌夜啼送苏彦刚奉母归汴

城头月白乌夜啼,上下择木不肯栖。昔日养雏今已飞,哑哑唤母登好枝。

乌啼亦有树,子行得无归。车中娘娘发素垂,綵旌日向东京驰。

东京土美桑枣肥,衣食可以无寒饥。乌夜啼,啼何为,岁将晏矣归来兮!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乌鸦夜啼、母子情深的温馨画面,同时寄托了游子归乡的期盼。全诗用乌鸦作比喻,语言朴实却情感真挚。

开头四句写乌鸦在月光下的城头啼叫,不肯随意栖息,就像长大的小鸟已经离巢,却依然呼唤母亲一起飞向更好的树枝。这里用乌鸦不肯随便找地方落脚,暗喻游子对家乡的眷恋。

中间四句转入正题:乌鸦尚且有树可依,游子怎能不归家?描写苏彦刚的母亲白发垂肩坐在车中,彩旗指向东京(汴梁)方向。通过母亲的形象,突出归乡的主题。

最后四句点明东京水土丰美、物产富足,用"乌夜啼"的反复呼唤,表达"天冷了该回家了"的殷切期盼。全诗通过乌鸦的意象,把动物本能与人间亲情巧妙结合,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又寄托了人间最朴素的团圆愿望。

最打动人的是诗人用乌鸦反哺的自然现象,来映照人间孝道。乌鸦都知道要照顾母亲,人更应该及时回家奉养双亲。这种将自然现象与人文情感相结合的写法,让说理变得生动而不说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