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潮本韩集

大雅寥寥不复还,如公几得古人全。
格高枯淡复志赋,意到浑沦原道篇。
赵子遗编今复乱,欧公校本孰能传。
古音祠矣尤难识,聊与磨铅一究研。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对韩愈文集的读后感,表达了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珍视和对韩愈文章的推崇。

首联"大雅寥寥不复还,如公几得古人全"是说:像《诗经》这样高雅纯正的文学传统已经很难再现,而韩愈(公)的文章却几乎完全继承了古人的精髓。这里用"大雅"代指优秀的文学传统。

颔联"格高枯淡复志赋,意到浑沦原道篇"具体赞美韩愈的两类文章:一类是风格高雅质朴的"志赋"类作品,一类是思想深邃的《原道》这类哲学文章。"浑沦"形容文章思想浑然一体。

颈联"赵子遗编今复乱,欧公校本孰能传"提到两位整理韩愈文集的人:赵德和欧阳修。诗人感叹赵德整理的版本已经散乱,欧阳修的校订本也难以完整流传,表达了对文集流传状况的忧虑。

尾联"古音祠矣尤难识,聊与磨铅一究研"是说:古代的文风已经很难理解,只能像古人"磨铅"(古人用铅粉修改文字)那样仔细研读。这里"磨铅"比喻认真钻研。

全诗通过对比古今文风,突出韩愈文章的价值,表达了对古代文学传统的追慕之情。诗人既赞美韩愈继承古风,又担心文集失传,最后表明自己要认真研读的态度。诗中用典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文人对文学传承的重视。

陈知柔

(?—1184)宋泉州永春人,字体仁,号休斋,一号弱翁。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授台州判官。历知循州、贺州。与秦桧子秦熺同榜进士,桧当轴,同年多以攀援致通显,知柔独不阿附。解官归,主管冲祐观。有《易本旨》、《春秋义例》、《易大传》、《易图》、《诗声谱》、《论语后传》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