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泛海东寻梅岑山观音大士洞遂登盘陀石望日出处及东霍山回过翁浦问徐偃王旧城八首 其一

山月出天末,水风生晚寒。
扁舟划然往,万顷相渺漫。
星河白摇撼,岛屿青屈盘。
远应壶峤接,深已云梦吞。
蟠木系予缆,扶桑缨我冠。
寸心役两目,少试鲸鱼竿。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月夜泛舟的壮阔画面,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力和豪迈的游兴。

开头四句像电影开场:山边月亮刚升起,晚风带着水汽让人感到凉意。诗人乘着小船突然划向远方,眼前是无边无际的浩渺水面。这里用"划然"二字特别传神,仿佛能听到船桨破水的声响。

中间四句是航行的奇幻体验:倒映在水中的星河随波浪摇晃,青黑色的岛屿像盘龙般蜿蜒。诗人觉得远方连接着神话中的仙山(壶峤指传说中海上的仙山),深邃处仿佛能吞下整个云梦大泽(古代著名湖泊)。这种夸张的比喻让平凡的夜航变成了仙境漫游。

最后四句展现诗人的豪情:他把缆绳系在神话中的蟠木(太阳神树)上,用扶桑(神话中的神树)枝条装饰帽子。虽然眼睛看不过来两岸美景,但还是要拿出钓鲸鱼的巨竿试试身手——这里的"鲸鱼竿"是夸张说法,凸显诗人征服自然的雄心。

全诗妙在把现实航行和神话想象完美融合,普通夜航被写得像神话探险。诗人用"摇撼""屈盘""吞"等动词让景物活起来,最后用钓鲸鱼的豪举收尾,使整首诗充满动感和力量感,读来酣畅淋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