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园居诗

有客忽叩门,来送润笔需。
乞我作墓志,要我工为谀。
言政必龚黄,言学必程朱。
吾聊以为戏,如其意所需。
补缀成一篇,居然君子徒。
核诸其素行,十钧无一铢。
其文倘传后,谁复知贤愚?或且引为据,竟入史册摹。
乃知青史上,大半亦属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讽刺故事:有人突然上门,花钱请作者写墓志铭(给死人歌功颂德的文章),还要求必须把死者吹捧成政界楷模(龚黄)、学术泰斗(程朱)。作者表面应付,拼凑出一篇"完美君子"的虚假文章,心里却很清楚——这人实际品行连十分之一都达不到。

最辛辣的是结尾:这种虚假文章如果流传后世,可能会被当真,甚至写进正史。作者由此看透:史书上那些光鲜记录,多半也是这种"花钱买的谎言"。全诗像一把解剖刀,戳破了三个现实: 1. 古代"付费讣告"的荒诞——给钱就能把恶人写成圣贤 2. 历史记录的脆弱性——谎言重复千遍可能变成"史实" 3. 知识分子的自嘲——明知造假还要配合演出

用今天的话说,这就像某明星花钱买热搜吹演技,水军刷屏捧成"德艺双馨",最后竟真的被写入教科书。诗人用黑色幽默告诉我们:别盲目相信书面记载,历史有时只是"钞能力" winners 的定制传记。

赵翼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