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为俞逸芬题寒云日记
只亲近蓬莱,低徊洹上,流落京门。
消他半生肮脏,恋胡床、乱乞美人恩。
多少败钱荒帖,摩挲未解烦冤。
奇香何处,算风流、一夜酒杯宽。
任四海论交,中年浪迹,无碍高寒。
赏心。
偶思孤证,便千金、印记付烧残。
人惜不能有二,生天今已无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木兰花慢》是为俞逸芬题写《寒云日记》而作。诗人通过对俞逸芬日记的描写,展现了俞逸芬的个性和经历。
1. 开头描述个性 - “尽疏狂到死,花受恨,月留痕。”意思是俞逸芬生性豪放不羁,从年轻到老都是如此。这种个性使得她对世间的美好与痛苦都有深刻的感悟。 - “只亲近蓬莱,低徊洹上,流落京门。”这里提到俞逸芬向往纯净美好的地方,比如传说中的蓬莱仙境,同时也流露出她在洹上(洹河畔)徘徊、在京城(京门)流落的无奈。
2. 描写个人遭遇 - “消他半生肮脏,恋胡床、乱乞美人恩。”俞逸芬的一生尽管遭遇了不少困难,但她依然渴望得到美好和关注。特别是她喜欢胡床(一种轻便的坐具),并为博得美人的喜爱而四处奔波。 - “多少败钱荒帖,摩挲未解烦冤。”岁月的磨砺让她经历了许多挫折,但即便如此,她仍然心存希望,摸挲着那些不值钱的纸张,试图化解心中的烦恼和冤屈。
3. 情感与回忆 - “奇香何处,算风流、一夜酒杯宽。”这里的“奇香”可能指的是俞逸芬某段美好的回忆或某次难忘的聚会。她怀念那些曾让她心旷神怡的时光。 - “任四海论交,中年浪迹,无碍高寒。”即使四处交友,经历漫长的岁月漂泊,这些经历并未减少她高洁的决心。 - “赏心。偶思孤证,便千金、印记付烧残。”俞逸芬珍视那些让她感到舒心的事物,有时候即使花费巨资,也会将它们付之一炬,这可能是出于某种特殊的情感或追求。
4. 感慨与怀念 - “人惜不能有二,生天今已无存。”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俞逸芬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的惋惜。认为她这样的生命在如今已经不可再现。
整首词通过俞逸芬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但又历经沧桑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