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字亭

涌翠岂兰亭,唐峰非山阴,
一渠疏曲水,四野成茂林。
对此坐叹息,超然起遐心。
当年诸王集,幽情畅登临。
虚旷非远识,绝胜名利襟。
近代翁李游,至理穷高深。
云何夸毗子,清谈且駸駸。
抗志有近远,抚事无古今。
此日复何日,有酒始酌斟。
援琴不敢发,谁欤为知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山水亭台,通过对比古今文人雅士的不同追求,表达了作者超脱名利、向往自然的情怀。

开篇用"涌翠""疏曲水""茂林"等清新自然的意象,勾勒出一处比兰亭更幽静、比山阴更秀美的世外桃源。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不禁感叹:当年王羲之等人在兰亭聚会,追求的是远离世俗的幽静情趣;而近代文人翁李(可能指翁方纲、李渔等)则更注重探讨人生哲理。

诗中讽刺了那些只会空谈("夸毗子"指爱说大话的人)、追逐名利的浅薄之人。作者认为真正的高远志向不分古今,重要的是能在山水间找到精神寄托。最后以"有酒独酌""抚琴无知音"作结,流露出几分孤独,但也彰显了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归宿"的意境。作者把山水亭台写成超越时空的精神家园,无论王羲之的时代还是当下,真正懂生活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安宁。这种对自然与精神自由的向往,正是中国传统文人最珍贵的精神追求。

熊禾

熊禾(1247~1312年),字位辛,一字去非,号勿轩,晚号退斋。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建阳崇泰里(今莒口乡)人,世居云谷鳌峰之阳熊墩。幼年颖慧,有志于濂、洛、关、闽之学。访朱熹门人辅广,拜其为师,游浙江,受业于刘敬堂,得朱熹晚年同黄干论学之要旨。登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受任汀州(今属福建)司户参军,颇有政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