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兴 其五

初秋一雨新凉,子夜长吟未央。
阶下花枝冷艳,堂前佛火微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秋雨夜的宁静画面,通过几个简单的意象传递出微妙的感受。

前两句"初秋一雨新凉,子夜长吟未央"勾勒出季节转换的瞬间。一场秋雨带来了久违的凉意,诗人在深夜仍未入睡,独自吟咏。"未央"二字既指夜未过半,也暗含思绪绵长之意。

后两句"阶下花枝冷艳,堂前佛火微茫"将视线从室外移到室内。台阶下的花朵在雨后显得格外清冷艳丽,而屋内供奉的佛灯发出微弱的光芒。"冷艳"与"微茫"形成巧妙的对比,既写实又富有象征意味。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不刻意的意境营造。诗人没有直接抒情,只是平静地记录下这个雨夜的几个片段:新凉的空气、深夜的吟咏、带雨的花枝、摇曳的灯火。但这些细节组合起来,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以及淡淡的禅意。诗中"佛火"的意象,更给这份宁静增添了几分超脱尘世的意味。

这种通过日常小景传达深远意境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诗人用最朴素的语言,捕捉到了季节交替时那份难以言说的微妙感受,让读者在简短的文字中体会到无限回味。

郑樵

郑樵(1104年4月26日—1162年4月26日),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郑樵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月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一生不应科举,刻苦力学30年,立志读遍古今书,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礼乐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4月26日)。郑樵著述有80余种,但大部分已佚亡,今存《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等遗文,其中《通志》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