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 题巢章甫海天楼读书图
天津市,镫火隘通衢。
中有隐人居。
一枝漫拟同巢父,千间犹欲庇寒儒。
是谁能,将此意,写成图。
想时傍、元规楼畔坐。
又还著、元龙楼上卧。
风月夜,啸歌徐。
海波宽处驯鸥鸟,芸笺香里伴蟫鱼。
问先生,秦火后,读何书。
中有隐人居。
一枝漫拟同巢父,千间犹欲庇寒儒。
是谁能,将此意,写成图。
想时傍、元规楼畔坐。
又还著、元龙楼上卧。
风月夜,啸歌徐。
海波宽处驯鸥鸟,芸笺香里伴蟫鱼。
问先生,秦火后,读何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隐士在繁华都市中坚守读书生活的画面,充满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对知识传承的思考。
上阕开篇用"天津市,灯火挤满大街"的现代场景作对比,突出闹市中隐居读书人的特别。用"巢父"(古代隐士)比喻主人公的清高,又用"千间房庇护寒门学子"展现他心怀天下的胸襟。最后以"谁能把这份心意画成图"的设问,引出画作背后的深意。
下阕通过两个典故展现主人公的生活状态:白天在名士庾亮的楼台静坐,晚上像陈登(三国名士)那样高卧。在风清月明的夜晚,他从容吟诗,看海鸥翱翔,伴着书香和书虫(蟫鱼)读书。结尾三句最耐人寻味——"请问先生,秦始皇焚书之后,您还在读什么书?"这个提问既暗含对文化劫难的痛心,也彰显了真正读书人超越时代的精神追求。
全词妙在将现代城市与古典意象交融,通过"海天楼"这个读书空间,展现了物质社会中精神家园的可贵。最后关于焚书的发问,至今仍能引发我们对知识价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