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星月慢 十二月七夜作

笔束霜心,灯嘘凉梦,独与冬魂坐处。
远笑遥歌,是谁家筝柱?
倚窗听,但有、萧萧瘦竹扶桥,暧暧残烟栖树。
水颤微波,恍山灵初去。
不思量,不识年华注;
思量尽、又恨年华遽。
软语昨夜柔蛩,付何时风雨?
剩蟾蜍、冷抚千山坞;
尚不到、寂寞封苔牖。
但早有、几点梧苞,结来春愁绪。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寒冷冬夜里的孤独场景,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和对春天的期待。

上片(前八句)写实景: - 开篇用"笔束霜心"形容冬夜的寒冷刺骨,连笔尖都像结了霜 - 独坐灯下,听到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笑声和琴声 - 窗外瘦竹摇曳,残烟笼罩树木,水面微波荡漾,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

下片(后十句)抒情: - 先说"不想时光还好",但转念又"想起时光飞逝更觉痛苦" - 用"昨夜蟋蟀的轻鸣"比喻美好易逝,不知何时就会被风雨摧残 - 月亮照着千山,却照不进自己长满青苔的窗户,突出孤独感 - 最后发现梧桐树已冒出几点新芽,既带来春的希望,又勾起新的愁绪

全词妙在: 1. 用"霜心""凉梦"等新颖搭配,把抽象感受写得具体可感 2. 通过"远笑"与"独坐"的对比,突出孤独 3. 结尾的梧桐新芽,既点明时令(十二月已有春意),又暗含"愁绪随春而生"的深意 4. 全篇在冷色调中藏着温暖,在绝望里透着希望,情感层次丰富

就像一个人冬夜独处时,听着外面的热闹更觉孤单,既感叹时间太快,又隐约期待春天,这种复杂心境被写得细腻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