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之南数百武为逆珰刘瑾故宅噫杨妃以此地没而瑾复以此地生岂事有适然欤均足示戒

明皇西幸蜀,嵬坡驻銮旂。
六军不肯发,宛转缢蛾眉。
悠悠百世下,抚迹空嗟咨。
妖氛岂未散,阉竖复生兹。
怀奸窃大柄,国势欲潜移。
事颇天宝类,幸尔亟诛夷。
群奸起嗣虐,四海成疮痍。
乱阶鉴妇寺,永垂万世规。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两个历史人物的对比故事,用简单易懂的比喻来说就是"同一个地方,两种结局"的警示录。

前半段讲杨贵妃之死:唐玄宗逃难到马嵬坡时,军队不肯前进,逼他处死了杨贵妃。诗人说百年后回想这事,依然让人叹息。这里用"蛾眉"(美女的代称)指代杨贵妃,说她是政治牺牲品。

后半段讲刘瑾之恶:同一个地方出生的太监刘瑾,像癌细胞一样侵蚀国家权力。诗人把他比作天宝年间(唐玄宗时期)的祸害,虽然最后被杀,但已经造成巨大伤害。用"阉竖"(对太监的蔑称)表达对这类人的痛恨。

最妙的是结尾的警示:诗人把杨贵妃(妇)和刘瑾(寺,指太监)并列,说这两种祸患就像历史教科书里的典型案例,永远提醒后人要警惕后宫干政和宦官专权。就像现在人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诗人用马嵬坡这个地点串起两个悲剧,告诉我们权力失衡的后果有多可怕。

全诗用对比手法,就像把两个历史病例放在同一个解剖台上,让我们看清权力腐败的病理特征。虽然写的是古代事,但其中"小人得志误国"的道理,到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