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朱锡圭

远泊与谁同,来从古木中。
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梦泽吞楚大,闽山阨(一作隐)海丛。
此时樯底水,涛起屈原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题目是《寄朱锡圭》。下面我用自己的话来分析一下这首诗。

首先,诗人杜甫在诗的开头说:“远泊与谁同,来从古木中。”这里的“远泊”指的是杜甫自己像一艘远航的船,孤独地在漂泊。他问“与谁同”,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感到的孤独。而“来从古木中”则形容他就像是从古老的树木中走来,给人一种历经沧桑的感觉。

接着,“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壮阔的画面。在长江边,有人静静地钓鱼,享受着月光下的宁静;而在旷野中,风吹起火,形成了一幅热烈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然后,“梦泽吞楚大,闽山阨(一作隐)海丛。”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景象。梦泽是指一片广阔的湖泊,吞没了楚地;闽山则是指福建的山脉,山势险峻,海中的岛屿密布。这里诗人用“吞”和“阨”两个字,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的雄伟和险峻。

最后,“此时樯底水,涛起屈原通。”这两句诗是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慨。樯底水指的是船上的水,涛起则是指波浪翻滚。诗人通过眼前的景象,联想到古代的屈原,感叹自己的命运与屈原相似,同样处于困境之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