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道五首 其三

建都开洛汭,中地乃城阳。
纵横肆八达,左右辟康妆。
铜沟飞柳絮,金谷落花光。
忘情伊水侧,税驾河桥傍(○同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

《洛阳道五首 其三》是一首描绘古都洛阳风貌的诗。洛阳,作为古代中国的都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首诗以诗人的视角,描绘了洛阳的一些标志性景象。

首句“建都开洛汭”,说的是洛阳作为都城开始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这里的“洛汭”,指的是洛河的入河口,象征着洛阳的兴起和发展。

接下来,“中地乃城阳”,用地理性的描述表达了洛阳的重要地理位置。“城阳”是洛阳的一个地区名称,这里泛指洛阳城。

第三句和第四句“纵横肆八达,左右辟康妆”,诗人运用了形象的语言描述洛阳城的交通四通八达。“纵横肆八达”,形容洛阳道路的纵横交错;“左右辟康妆”,则是说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健康美好的景象。

第五句和第六句“铜沟飞柳絮,金谷落花光”,则是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洛阳的自然景色。“铜沟”可能是指洛阳城内的某个水池或河流;“飞柳絮”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柳絮在空中飘舞。“金谷”可能是指洛阳的一处名胜或富人区;“落花光”则描绘了那里的繁花盛开,花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最后两句“忘情伊水侧,税驾河桥傍”,诗人表达了在伊水河畔和河桥旁边忘却一切烦恼的惬意心情。“忘情”,即忘记烦恼、享受当下的心情;“税驾”,停车的意思,这里可以理解为停下来欣赏美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洛阳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貌,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古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示了洛阳作为古都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底蕴。

陈叔宝

陈后主陈叔宝(553—604年),字元秀,南朝陈最后一位皇帝。公元582年—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589年(祯明三年),隋军入建康,陈叔宝被俘。后在洛阳城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曰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