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于晦若自南海还蜀旋赴天津幕府
越中高士去复来,万里奇游何撇■({扌烈})。
当年揽秀采琼英,暂入金门听凤鸣。
忽然蹭蹬粉墙里,却作赀郎同舍生。
南归观海海如雾,正见彭张竞笳鼓。
宿望高名一代无,苦欲相留掉头去。
狄山抗请诛相臣,今君肯向合肥门。
浊河清济竟谁是,仰天一笑看浮云。
廿年和战忧危大,只与世人生富贵。
贾胡反覆那足言,案甲论兵误群帅。
伊犁交趾争蜗蛮,谁识真人但闭关。
偶从谭笑挥八极,陆贾张骞相往还。
井蛙自古嗟梁益,今日西陲盛宾客。
已见终军出散关,更看马援还京国。
东西南北尽销兵,书剑苍茫海上行。
何日东朝求实用,请君多谢汉公卿。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赠于晦若自南海还蜀旋赴天津幕府》。诗中描述了作者对友人于晦若从南海返回并前往天津幕府的感慨。
首先,诗的前两句“蜀国春寒连夏月,江波未泛峨眉雪”描绘了四川的春天寒冷和夏天的江水尚未泛滥峨眉山的雪景。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艰辛的同情。
接着,第三句“越中高士去复来,万里奇游何撇■({扌烈})。”中的“越中高士”可能指的是越地的高才之士,而“撇■({扌烈})”可能是指离开或放弃的意思。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再次回到越中,并继续他的旅行的赞赏。
第四句“当年揽秀采琼英,暂入金门听凤鸣。”中的“当年揽秀”可能是指过去的美好时光,而“琼英”则指珍贵的人才。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欣赏。
第五句“忽然蹭蹬粉墙里,却作赀郎同舍生。”中的“蹭蹬”可能是指遭遇挫折或困难,而“赀郎”可能是指有经济背景的人。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经历挫折后仍保持才华的钦佩。
第六句“南归观海海如雾,正见彭张竞笳鼓。”中的“彭张”可能是指古代的名将彭城侯张耳和张良。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在军事上的才能的赞赏。
第七句“宿望高名一代无,苦欲相留掉头去。”中的“宿望”可能是指长久以来的期望,而“掉头去”可能是指离去。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愿留恋高位,而是选择离去的理解和尊重。
第八句“狄山抗请诛相臣,今君肯向合肥门。”中的“狄山”可能是指古代的地名,而“合肥门”可能是指合肥这个地方的门。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敢于直言进谏,不畏权贵的精神的赞赏。
第九句“浊河清济竟谁是,仰天一笑看浮云。”中的“浊河清济”可能是指黄河和济水,而“仰天一笑看浮云”可能是指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的态度。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的态度的赞赏。
第十句“廿年和战忧危大,只与世人生富贵。”中的“廿年和战”可能是指过去的二十年间的战争和和平,而“只与世人生富贵”可能是指只追求世俗的财富和地位。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关注国家大事,而非个人财富的赞赏。
第十一句“贾胡反覆那足言,案甲论兵误群帅。”中的“贾胡”可能是指古代的商人,而“案甲论兵”可能是指研究军事策略。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过于专注于军事策略,而忽视了其他领域的批评。
第十二句“伊犁交趾争蜗蛮,谁识真人但闭关。”中的“伊犁交趾”可能是指古代的地名,而“蜗蛮”可能是指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过于封闭自己,不善于结交朋友的批评。
第十三句“偶从谭笑挥八极,陆贾张骞相往还。”中的“谭笑”可能是指谈论笑语,而“陆贾张骞”可能是指汉代的两位著名使节。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善于交际,能够结交广泛朋友的赞赏。
第十四句“井蛙自古嗟梁益,今日西陲盛宾客。”中的“井蛙”可能是指井底之蛙,而“梁益”可能是指今天的四川地区。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能够适应环境,成为当地重要人物的赞赏。
第十五句“已见终军出散关,更看马援还京国。”中的“终军”可能是指古代的名将终军,而“马援”可能是指东汉时期的名将马援。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能够在边疆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赞赏。
第十六句“东西南北尽销兵,书剑苍茫海上行。”中的“东西南北尽销兵”可能是指战争结束,各地都恢复了和平。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为国家带来和平的赞赏。
第十七句“何日东朝求实用,请君多谢汉公卿。”中的“东朝”可能是指汉朝,而“汉公卿”可能是指汉朝的官员。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希望为国家做出实际贡献的愿望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