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赣石

赣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间。沸声常活活,洊势亦潺潺。
跳沫鱼龙沸,垂藤猿狖攀。榜人苦奔峭,而我忘险艰。
放溜情弥惬,登舻目自闲。暝帆何处宿,遥指落星湾。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下赣石》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沿赣江而下的惊险旅程,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的从容。

1. 壮阔的江景与惊险的水势 诗的开头就点出赣江三百里的险峻——两岸是连绵的千山万壑,江水奔腾咆哮(“沸声常活活”),浪花翻滚(“跳沫鱼龙沸”)。这里用声音和动态的画面,让人仿佛听到江水轰鸣,看到鱼龙般的浪涛,感受到行船的颠簸。

2. 人与自然的对比 船夫(“榜人”)在陡峭的江岸间艰难撑船,而诗人却超脱了这种紧张。他享受顺流而下的快意(“放溜情弥惬”),站在船头悠闲眺望(“登舻目自闲”)。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面对险境的豁达心境——自然虽凶险,但人可以选择以从容的姿态应对。

3. 旅程的终点与诗意栖息 最后两句像一幅远景:天色已晚,船夫遥指落星湾作为夜宿之地。落星湾的地名充满传说色彩(相传有陨石落于此),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宁静,暗示着惊险旅途后终将抵达安宁的归宿。

精髓:险境中的诗意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不单纯写景,而是通过江水的狂暴与人的淡然形成反差,传递出一种人生哲理:即使外界动荡,内心仍可保持闲适。诗人用生动的画面和对比,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壮美与人的精神力量。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0